最近保险业很热闹,很多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最近的监管文件以及事件:

2022年7月19日:《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22年8月5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

2022年11月10日:《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2022年11月17日:《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22年11月22日:《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2年11月30日:《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

2022年12月1日:中国银保监会启动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2022年12月2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2022年12月30日:《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

2023年1月4日:《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

2023年1月5日:(偿付能力监管部)发布关于四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的通报;

2023年2月15日:2022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

关于一些产品的监管文件:

2022年11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人身险部函(2022)501号;

2023年1月13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汇总编制并下发了《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3版)》(下文简称2023版“负面清单”),内容包含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和产品报送管理4个方面,共计90条;

最近华夏人寿又爆出新料: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以上种种给我们哪些启示或警示呢?

保险公司安全性、稳健型,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

无论作为保险客户,还是保险从业者,该以如何的心态和姿态面对不确定性,该如何去指引以后的工作或购买行为?

保险风险的特征以及保险发展史

随着WTO的开启,保险作为抛出去探路的“石头”,没想到这个舶来品,蓬勃发展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发展中解决问题,问题中发展,保险也从最开始的“跑马圈地”到如今的“有序监管”,跌宕起伏

这既是一场迷失的盛宴,也是一场否极泰来的监管与保险公司的猫与老鼠的游戏,也有老鼠与猫握手的无奈,无论如何,猫还是起到了对老鼠的威慑力。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保障基金共进行了三轮救助。如今,保险保障基金即将进入前华夏人寿,开始创建以来第四轮救保险公司。前三轮的救助是:

1)新华人寿因偿付能力问题2006 年被接管。两年后退出,由中金进入作为第一大股东接盘。保险保障基金完美演绎了其作用。

2)2011年正式接管中华联合,再次是因为中华联合资不抵债。2012年逐步退出,由2018年完全退出。

3)2018年进入前安邦集团,也是保险保障基金目前为止出资最多的一次,接管了前安邦98%的股份。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退出。
如今的第四轮进入前华夏人寿:
4)2023年2月24日保险保障基金再次出马,进入前华夏人寿。而瑞众人寿最终多久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保险保障基金才可以退出我们拭目以待。

保险业的发展在2012年以前,有很多无序的发展乱像。这些乱象,为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以及流动性带来了或多或少不同的风险。

保险产品带来的风险,是长尾与厚尾的,一旦形成,就会在未来数十年的很长时间,并且规模巨大与相对不可预测性,带来的不只是偿付能力的问题也一定会触发流动性风险,这种问题往往是不可逆的,只能在往后数十年的发展中通过产品、资管等等全方面调整去改变,而且要在人口红利期。但由于单一的投资实务、职务侵占等造成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还是可以经过三五年或七八年可以通过接管、增资、保险保障基金救助,可以度过难关。

我们看看我国的偿二代发展历程以及资管实施的年代:

请输入图片描述

2018年3月发布《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1-5号)》,2019年8月出台《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暂行办法》,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保险资产负债监管制度体系,并同时开展保险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状况评价,将资产负债管理纳入监管现场检查范围。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以及资产负债管理,2018年才并轨。在此之前积累的大部分问题,在发展中解决。尤其2012年偿二代实施以前,完全是乱象频出。

我们看一下新华、中华、安邦被接管的原因:

2007年5月24日,保监会宣布,由保险保障基金接管新华人寿。

新华人寿被接管的直接原因是原董事长关国亮在任职8年期间,累计挪用公司资金130亿元,此案因此被媒体称为“中国保险第一大案”。

资金被挪用,造成的流动性风险,而非产品造成的“基因”风险,保障基金接管,只需度过流动性难关;

中华与新华人寿不同,中华联合保险被接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巨额亏损和偿付能力不足。中华联合成立以来业务风格激进,2007年亏损64亿。并从此开启了漫长的引资过程。当时保险市场并不发达,被接管的公司并不多,依旧用了七年才退出成功。

随着后续人口红利与保险市场的红利释放,中华保险在稳步发展。

截至2020年1月接管前,安邦集团发行了1.2万亿中短存续期理财保险已全部兑付,未发生一起预期和违约。安邦保险原董事长吴小晖集资诈骗、职务侵占的行为被曝出后,保监会宣布接管安邦。与其他两家不同,为了避免流动性与偿付风险,被接管。但2020年后,随着经济的下滑与保险牌照市场热的过时,大家保险保险保障基金仍旧未能成功退出。

前华夏人寿因为偿付能力不足被接管,回顾前华夏人寿的发展历程,创造了所谓华夏速度:

华夏人寿开业之初,成绩不温不火,从2009年到2013年,5年间经营连续亏损。直到2014年,成绩逐渐回升,并实现扭亏为盈,之后更是创造了令行业和市场诧异的“华夏速度”——2013年,华夏人寿保费收入为372亿元,位列市场第九;2014年,保费715亿元,上升市场第七;2015年,保费1609亿元,一跃跻身保险市场前四;2016年,保费1815亿元,蝉联市场第四;2017年,保费1753亿元,退居市场第五,但其个险新单标保达到了153亿元,同比增幅超过90%,银保期交211亿元,位居市场第一,该年度华夏人寿净利润超40亿元。

到了2019年,华夏人寿已经一跃保费收入位列全国险企第4名,仅次于国寿、平安和太保。凭借着保费的连年增长以及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华夏人寿摆脱了连年亏损的困境,成为保险界的一匹“黑马”。华夏人寿推动保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法门,便是销售那些在收益上更具竞争力的万能险等保险理财产品以及激进的经营方式。根据华夏人寿历年的保费收入情况可知,万能险在其产品结构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华夏人寿以万能险结算利率高、追加门槛低等条件,吸引消费者投保,大力推动万能险的发展,也实现了连续亏损之后的连年猛进。只是,随着近几年监管层不断强化金融监管以及强调“保险姓保”,以往保险公司单纯通过“资产驱动负债”模式来实现保险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方式,已失灵。

华夏人寿虽然会被保险保障基金接管,业务等一并并入新成立的瑞众人寿,我想说的是:

华夏人寿的成绩是靠牺牲长远利益,并在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大量销售投资收益远高于其兑付能力和赔付能力的产品来实现市场规模和眼前盈利的。这个从娘胎里出来就连续亏损的不健康胎儿,即使到了养父母手里----瑞众人寿,就可以健康长大,成才成器,把之前的问题都解决吗?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至关重要,从外部大环境到内部经营管理都对偿付能力有直接的影响。真正了解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体系才可以明白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是什么,以及产品的属性、价值和投资策略如何影响到了公司的偿付能力。

与前三家被接管不同的是,华夏就没健康过,而且产品累计的长期风险,在未来养老金与长期险集中给付的漫长几十年里,而且是人口最为庞大的60、70、80、90后需要的时候,在经济已经下滑到一定的时期,如何能实现足额兑付?在我看来,如果单纯的看保障基金或者其他股东接管这事儿,就宣传保险合同安全了,那只是暂时安全了,未来长期看,还是很难的。也会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接管的瑞众人寿,投资能力足够稳健、产品足够稳健、保单规模足够大,就像平安原来解决历史问题的做法一样,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但平安问题是在人口红利期,并且在保险业发展的中期,发展中确实遇到了力挽狂澜的人物,如果瑞众要保障未来偿付且实现扭转乾坤,确实需要重塑销售队伍,改变产品风格和经营策略等,在销售人员不断萎缩的大趋势下,在人口红利不断下降的时代,确实有些难。

激进的保险公司给我们的启示?

无论作为消费者,还是保险销售从业人员,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都是我们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不要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国家或者主管部门会无限兜底,目前前华夏人寿问题,并未被解决。只是暂时缓解,除非瑞众人寿连续十五年可以实现类平安的发展与业绩,一切问题要到未来兑付主力军60、70、80进入养老与传承的阶段看。

如果监管可以这种无限兜底,那我们去看看保险保障基金的规模还有多少?在2018年以前各家保险公司积累的各类偿付与流动性风险还有多少,很多中小激进的保险公司,还在不断的挣扎,靠保费续命。再来二家华夏人寿这样的保险公司,保障基金还有没有?好有多少企业愿意接受十五年都不会太盈利的企业---问题重重的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从初创到盈利周期是七到十五年)

眼前的接管,保障保险合同,也是在保险费的入口大于保险行业给付或赔付的出口,而且是在相对下行的红利期,猫的种种稳定市场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接管,也只是暂时渡过眼前难关,而不是兜底,无限兜底是对稳健经营,遵规守法的公司的极大惩罚。很多时候,经济上的惩罚,不是监管说了算,而是市场与时代趋势,会给出答案和决定。

长期来看,尤其买保险是为了养老与传承,一辈子的事儿,要交给稳健的保险公司,选择靠谱的销售人员去服务。

保险公司还安全吗?

保险的专业性,安全性与稳健型是动态的,确实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也要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有些激进的保险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问题,这是基因的问题,很难扭转;在严监管的情况下,暴露无遗。

那该如何保证现在稳健的保险公司,未来就不出问题呢?

在保险发展混乱的时期,这类公司依旧可以严格自律,并且形成稳健的体系,在严监管的情况下,各方面更为健全,就像一部机器,他已经有序的循环、运转,未来出问题的概率,将极大降低。

而现在就问题重重的少年,和努力学习、品学兼优的高等学子,未来谁成功的概率更大?

如果在销售之前,你的销售,又会分析保司的财报,去分析一下保司的未来趋势,那就是安全上加安全。

在整个金融体系,保险的理论体系与运作及监管,是最为严格与严密的,时至今日,在动荡的金融市场,保险依旧是大众最佳的选择。

尤其监管针对经营养老保险的公司资质与方面面面,开始进行更为严格和精细化的监管,这是保证刚兑的前提下,依旧稳健的综合性金融工具。

因此,养老与传承,保险更是大众不可或缺的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

从监管动作看保险业的发展

从开篇的很多文件,不难发现,监管趋严,越来越精细化,保险市场也越来越文件发展,主导思想是保障保司稳健发展、行业有序运转的前提下,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如此严监管下,依旧有保司数据造假,产品出问题等等,诸多问题。因此,保险保障一定要选择靠谱的销售人员,具有专业性的人员为您服务与筛选。

想走长期主义路线的保险从业人员,也要加强专业的学习与职业道德修养。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理性选择,保险不是用来赚钱的,更多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与实现心愿的,尽力选择稳健的保险公司和产品。

但也不是要为品牌溢价买单,为过去积累的问题买单,那选择保险公司与保险产品,就是一种智慧与专业。

对于保险公司,走出保险姓保的道路,耗子不要一味的与猫玩捉迷藏,早晚会被猫抓到的。走正路才是当务之急。

监管虽然做的已经足够多了,但还不足够让保险姓保,足够多的惩罚力度与引导,可以更多的帮助保险行业走上有序循环的道路。

保险业的启示与建议

最后建议我们所有人,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与安全性,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保险销售人员不能用过去非同质化的问题,去宣传“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保险公司的刚性兑付”等薅羊毛言论,为客户提供理性的思维与信息。

最后祝愿,前华夏人寿真正走出困境!

本文来自:https://mp.weixin.qq.com/s/ZTYviqESkbY26rwTzUlLVA

最后修改:2023 年 03 月 22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